期刊小論文查重與外審理論上的一般順序
期刊小論文的處理流程中,查重和外審的先后順序存在不同的情況,一般來說,大多數期刊會先進行查重。
- 理由是保證學術的原創(chuàng)性是基礎,如果論文存在抄襲等學術不端問題,后續(xù)的外審就沒有必要進行,先查重可以篩選掉重復率過高的稿件,提高外審效率,節(jié)省人力和時間成本 。例如很多雜志社在收到稿件后,會首先使用內部的查重系統(tǒng)(如知網的AMLC/SMLC查重系統(tǒng))進行檢查,查看重復率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 。一些普通期刊重復率要求可能在25% - 30%以內,省級期刊論文查重率標準在15% - 25%以內,國家級期刊論文查重率標準在10% - 15%以內,核心期刊的查重率總體要控制在5% - 10%以內 。如果重復率合格,再進入外審環(huán)節(jié);如果不合格,可能直接退稿或者要求作者修改后再次查重 。
特殊情況和個別期刊的不同要求
- 部分期刊可能先進行初步篩選(類似外審的第一步)再查重
- 對于一些高質量、高水平或者領域特殊的期刊,可能在收到稿件后,會先由編輯團隊或者部分專家進行初步的評估和篩選,對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方法、內容的相關性等方面進行初步判斷。如果稿件初步符合期刊的定位和要求,再進行查重和進一步深入的外審。這種方式可能是因為這些期刊更注重內容的質量和創(chuàng)新性,如果僅是因為一些引用文獻原因造成重復率略高,但內容質量好且有刪改空間的稿件,可以通過先篩選的方式先保留下來,在后續(xù)修改過程中調整重復率問題。
- 存在稿件修改后再次查重的情況
- 有時在外審過程中,如果審稿專家認為論文某些部分存在與其他文獻相似但可能作者未正確引用或疑似抄襲的情況,可能會要求作者進一步解釋或者對文章進行修改,修改后可能需要再次進行查重,以確保學術的嚴謹性和原創(chuàng)性。
期刊小論文查重與外審的順序并沒有絕對的統(tǒng)一標準,大多數期刊傾向于先查重再外審,但部分期刊可能因自身定位和稿件處理流程的不同存在一些差異。在向具體期刊投稿前,建議仔細閱讀該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了解其關于查重和外審順序及相關標準的具體規(guī)定,以確保論文順利進入評審流程并最終獲得發(fā)表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