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論文查重我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了。學校在畢業(yè)之前會進行論文查重,而在把論文上交給學校之前,同學們也會進行論文查重,有的甚至不止一次。那么有些同學可能會問:查重系統(tǒng)相似度檢測算法是怎么算的?查重結束后,修改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下面下邊就給大家講解一下這些問題。
一、查重系統(tǒng)相似度檢測算法
第一:論文的段落與格式
大家在查重的時候都是整篇論文上傳,其實上傳以后,查重系統(tǒng)會進行部分劃分,不同的段落劃分成許多小段落后,有些可能就檢測不出來。所以寫論文的時候可以通過劃分多的小段落來降低抄襲率。
第二:數據庫
論文查重其實就是和它的數據庫里面的資源進行對比。數據庫里面的資源包括已發(fā)表的畢業(yè)論文,期刊文章,還有會議論文等等,還有的數據庫也包括互聯網上的一些文章。
第三:13字重復雷同
在知網里面,要是一段話連續(xù)有13個字都是連續(xù)重復或者雷同的話,那么會被檢測出抄襲標紅。同學們在借鑒前人的句子時,千萬不要完完全全復制進去,應該進行一些修改,比如把這段話用自己的話敘述一遍,或者改動其中的關鍵詞和順序,這樣才不會被檢測出來。
二、修改時要注意什么?
第一:要尊重原文文意,不能曲解原文文意。不要修改以后面目全非,連意思都不一樣了。
第二:不要照搬、亂搬原文。要適當的修改,在論文這方面,是最忌諱抄襲的,大家一定要記得修改。
第三:充分理解過原文意思后,用自己的話把句子重新下下來。修改以后再仔細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語病、錯別字、漏寫等低級錯誤。
以上就是關于“查重系統(tǒng)相似度檢測算法,修改時要注意什么?”的全部內容了,想了解更多論文查重知識,請持續(xù)關注PaperPass論文知識頻道,小編會為大家收集更多的論文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