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研究都難免會有研究局限性。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等原因都可能造成研究局限性,而這些原因也會影響論文的研究結果。很多研究者為了不讓審稿人及讀者對該論文的價值產生負面評價,通常會盡量避免在論文中提及研究局限性。
一、論文的研究不足和展望怎么寫
但盡管如此,我們仍然有必要在論文中清楚的說明研究中所產生的局限性,并說明此研究局限性對于論文結論造成什么樣的影響,以此讓審稿人及其他讀者能夠了解到我們已充分考慮到研究局限性。
在本文中,我們提供一些寫作研究局限性時應注意的要領,并且提供常見的研究局限性范例,分享我們建議使用的表達方式。
1、為什么需要在論文中包含研究局限性?
雖然研究局限性陳述的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但這個部分實際上可以讓論文更加有說服力,因為這代表著在審稿人及其他研究者找出論文的問題之前,我們就已經事先發(fā)現了問題所在。另外,提及研究局限性也表明我們已充分的考量過研究的不足之處,以及我們對自己所研究的主題有著充分的了解。既然所有的研究都難免會有局限性,那么比起刻意忽略這部分,誠實并且詳細的在論文中提出來,反而能更加給審稿人及其他研究人員留下好的印象。
2、研究局限性應該放在論文的哪個部分?
研究者在開始研究之前,也許會事先意識到一些局限性,但有些局限性則是要實際開始研究時才會被發(fā)現。無論是否預測到了研究局限性,以及無論使用何種研究設計或方法,這些關于研究不足的部分,都應該在討論( Discussion)部分(也就是論文的最后一部分)中詳細說明。在詳細的分析研究結果之前,盡量在討論( Discussion)部分的開頭就提及研究局限性,如此一來論文的讀者才能對研究結果感到信服,并且對于該研究的應用及未來發(fā)展方向事先有一個預想。
3、研究中存在哪些研究局限性?
在研究的過程中,有各種原因可能會導致研究產生局限性,這些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由于研究方法論或是由于研究人員本身。
4、常見研究局限性-方法論相關
若論文中發(fā)生方法論相關的研究局限性,可以直接清楚的指出潛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改善的方法,這部分必須在”future studies”中更進一步討論。以下是關于方法論可能會產生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研究結果可能造成的影響:
樣本選擇當使用概率抽樣/隨機抽樣(probability sampling)時,有可能所抽樣的樣本無法代表所研究的母體(population),這時研究則會產生與統(tǒng)計“sample bias” 或 “selection bias”(選擇性偏差)相關的問題。例如,當使用問卷調查來獲得研究結果時,我們會要求樣本(問卷答題者)回答問卷上所列出的問題,但是,如果無法接觸到合適的問卷答題者,或是所涉及地理區(qū)域不夠廣泛,在這些情況下,所選取的樣本(問卷答題者)則不能夠算是隨機樣本(random sample)統(tǒng)計測量樣本數不夠充分當進行研究并且希望獲得有效的研究結果時,充足的樣本數是非常重要的。樣本數越大,研究結果便越精確。但是當樣本數不夠大的時候,便較難使用有限數據來證明研究內容的顯著相關性。通常在進行統(tǒng)計分析時,較大的樣本(sample)數較能代表母體(population),因此通過分析所得到的結果,也較能在母體中套用。若不知該如何選取適當的樣本數,建議可以參考scientific calculation tools缺乏相關主題的文獻
在從事研究時,應引用過去的文獻內容作為該研究的基礎,回顧文獻可以為研究主題提供理論基礎。但是,由于研究主題涉及范圍的不同,相關的文獻也可能較為有限。
當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不夠充足時,也許必須發(fā)展一個新的研究框架或理論。在這個情況下,過去文獻的不足反而可以做為發(fā)展研究空白(research gap)的契機,并且可以借此提出相關領域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資料收集的方法/工具/技巧
當撰寫完研究分析結果(在討論Discussion部分),你也許會發(fā)現所使用搜集資料的方法限制了全面分析研究結果的能力。例如,也許你發(fā)現某個問卷中的問題應該以其他觀點來陳述,或者你忽略了某些重要的問題而未包含在問卷中,這時,必須在”研究局限性”中提及這方面的不完善,并且指出未來研究中可以通過何種特定的搜集資料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方法論相關研究局限性范例:
常見研究局限性-研究者相關
源自于研究者本身(無論是研究者直接或間接)導致的研究局限性亦必須在此部分被提及,并且應該要提出具體該如何解決或降低這方面研究局限性的方案。
數據的可獲得性
如果你的研究涉及對特定人士或組織團體進行問卷調查,也許會遇到無法接觸到這些人群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也許必須重新設計或重新架構研究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解釋在取得數據資料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原因,并且確保研究結果仍是有效并且可被信賴的。
時間的局限性
正如學生的課堂報告都有提交期限,學術研究人員在期刊投稿時,也會面臨截止日期的限制。因此,研究者有多少時間研究一個主題,有時會受投稿截止時間遠近的影響。在研究開始之前,應盡量確保研究主題是可以在截止日期前被完成的,如果研究結果受時間限制而產生了負面影響,應在“研究局限性”部分被討論,并提出未來解決此問題的方案(例如:使用longitudinal study來研究該主題)
因為文化或個人因素造成的偏差
研究者可能會由于文化背景及對特定現象的個人主張而產生偏差,而這偏差可能會影響到研究的合理性。另外,研究者可能也會只引用支持自身研究假設的資料或結果。為了避免這個問題,作者應該要檢查資料搜集的過程是否得當。
研究局限性部分的寫作框架
當討論研究局限性時,不要僅是單純的羅列這些局限性,而是要說明這些局限性如何影響了你的研究結果,當研究面臨了多個研究局限性時,只需列出最直接影響研究主題的部分即可。
我們建議在討論研究局限性時分為三個部分: (1) 提出研究局限性; (2) 詳細解釋研究局限性; 以及(3) 提出未來研究方向或改善方案. 按照此順序來討論研究局限性,可以讓你在清楚提出研究不足的同時,也不會降低研究的質量和合理性。
Step 1. 提出研究局限性這個部分應占研究局限性的10%-20%
第一部分應具體提出對研究造成影響的限制。你并不需要將所有的研究局限性全部列出,也不需要使用太大的篇幅介紹,大約200-500 word 字為最適當的長度。在這部份的一開始,直接標明研究局限性,并解釋這些局限性的重要影響。
你只需要提出對于以下有重大影響的研究局限性即可: (1) the quality of your findings (2) your ability to answer your research question.
提出研究局限性的范例如下:
Step 2. 詳細解釋研究局限性這部分應占研究局限性討論的 60-70%
在具體提出研究局限性之后,你必須詳細解釋該局限性的內容,以及對研究造成的具體影響。例如,當從事定量研究, 未能使用概率抽樣方法是一個較大的問題,因此這部分應該要被解釋。另一方面,當從事質性研究,研究結果缺乏類推性( generalized )是一個應該要被提及的問題。
解釋這些局限性對研究結果及應用所造成的影響,并解釋為何仍使用該研究方法論。最重要的是,需確保這些研究局限性并不會降低論文的質量。
Step 3. 提出未來研究方向或改善方案(optional)這部分應占研究局限性的10-20%
在提出并說明了研究局限性之后,應該要提出克服這些局限性的方案。你可以提出不同的研究方法論來完善研究。討論不同方法的優(yōu)缺點,并且清楚指出研究者為何要使用這些方法,若過去相關研究論文也使用過和你相同的方法論,引用或標明這些文獻,說明這些研究方法被使用的原因以及使用該方法論對于研究結果的影響。引用過去的文獻可支撐你的方法,并增加使用該方法的正當性以及可行性。
以上就是關于“ 論文的研究不足和展望怎么寫(畢業(yè)論文的局限性怎么寫) ”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論文寫作技巧知識,請持續(xù)關注PaperPass論文知識頻道,小編會為大家收集更多的論文知識哦。